交通运输部研究推进氢能等在航运产业应用
2020-06-16 07:58:17
日前,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推广LNG节能环保船舶,探索发展纯电力、燃料电池等动力船舶,研究推进太阳能(3.290, 0.01, 0.30%)、风能、氢能等在行业的应用。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
根据文件,我国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内河航运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绿色发展、安全监管等取得重大突破,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国家战略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内河千吨级航道达到2.5万公里;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内河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比重达到9%;重要航段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主要港口(区)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占比显著提高,船舶污水垃圾等污染物实现应收尽收、达标排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河航运广泛应用。
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发展。继续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推进水系或区域内运输船舶标准统一,引导现有各类非标船舶逐步退出航运市场。制修订船舶安全技术标准、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和配员标准。大力发展集装箱、LNG、商品汽车滚装、化学品运输等专业化船舶,积极发展封闭式散货船舶。加快江海直达特定船型,以及大型休闲度假豪华游轮和中短途休闲游、观光游特色游轮船型研发。
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力度。推广LNG节能环保船舶,探索发展纯电力、燃料电池等动力船舶,研究推进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在行业的应用。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完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等绿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港口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根据国内外纯电动船舶实践经验,纯电动汽车“续航短”的问题在纯电动船舶上也是硬伤,难以满足长距离、大吨位的航运需求。以广州两千吨级电动船,搭载了26吨重的电池,续航为80公里,充电时间为2小时,只能适合短途船运。
氢燃料电池船与LNG动力船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新能源船舶、都是危化品属性的燃料,LNG动力船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制造/运营成本高、基础设施少、技术有待发展、政策法规缺位、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在燃料电池船舶推广过程中也将再次出现。
2009年,世界首艘使用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在荷兰拥有百年历史的阿姆斯特丹运河展开首航。这艘名为“Nemo H2”的运河船可载87人,是全球第一艘专为使用燃料电池引擎而设计的船只。它以氢和氧气混合发电排出水蒸汽,不会产生任何污染气体。
2019年12月3中国船舶(17.860, -0.08, -0.45%)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全球首艘氢燃料试点船舶设计方案在第20届中国国际海事展期间举办的绿色技术论坛上首次发布。中国船舶集团605研究院的李明敏高工介绍首艘氢燃料试点船舶设计方案。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是广东省“绿色珠江”专项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自主设计研发,是一艘2000吨级定点航线内河自卸货船,船长70.5米,宽13.9米,续航力140千米。采用4x125kW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作为船舶主动力源(4.670, 0.03, 0.65%),辅以4x250kWh锂电池组进行调峰补偿,同时船舶载有35MPa高压氢气瓶组储存氢气燃料。具有续航力强,冗余度、可靠性、安全性高等技术特点。该船的自主研发设计标志着我国向未来“零排放”水上交通体系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李明敏还指出,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应用目前技术可行,基于目前环保形势,未来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然而,氢气作为危险品管理,设计建造附加要求较高;船用氢气加注基站的规划审批及营运监管等政策空白,氢气生产与供给均处于起步培育阶段;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制成本过高等问题,制约了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的推广应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