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O氢能研究院成都氢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1-01-12 14:09:00
2020年12月5-6日,PGO氢能研究院院长周元、院长助理沈雪走访成都,了解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成都市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积极性。
成都作为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近年来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积淀了部分的核心技术,先行试点了氢燃料电池公交及配套加氢站项目,获评了四川省首个氢能示范城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川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氢气来源广泛且充足,氢能产业具有潜在成本优势。成都在汽车产业基础、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氢能应用场景、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基础比较深厚,成都市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条件优越、优势明显、积极性高。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基础
① 关键零部件研发形成技术优势,生产初步成链发展。通过近年来集中攻关和优势发挥,在成都落地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企业,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发挥了引领作用。
② 燃料电池系统自主技术领先,示范应用走在前列。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系统设计、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具备批量生产、测试、质量控制及售后维保能力。
③ 氢气制储运加技术全国领先,产业化能力成熟。依托成熟的天然气产业基础,城市群实现了向氢能的快速转型。已具备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等多种制氢技术及设备制造能力,成熟的中短距离、大容量氢气运输能力,加氢站建设能力等 成都市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完善,目前在成都市内已聚集产业链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60余户。并形成了以东方电气、中材科技、厚普股份、四川金星等为代表的领军企业。
2、城市群发展基础
① 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具备多种燃料电池车型开发量产能力。我国重要的汽车研发生产基地,汇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燃料电池整车制造企业,具备燃料电池中重卡、客车、专用车、乘用车的研发制造能力,并已实现部分燃料电池车型批量应用。
② 氢能产业检测认证能力完备,具备氢能标准制定能力。汇集了中测院等国家级汽车检验检测机构和院所,在氢气制储运加、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具备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检验检测能力及标准制定能力。
③ 氢能基础研发能力强大,产业人才储备丰富。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及东方电气中央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氢能及燃料电池基础机理等领域形成多项领先成果,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3、示范应用基础
① 示范应用规模西部第一、全国领先:截至2020年10月,已累计示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220辆(其中公交车120辆,物流车100辆),配套建成加氢站3座,累计安全运营近600万公里,单车最高运行里程超13万公里,加氢总量超20万公斤。
② 加氢站自主技术验证:西昌月城加氢站,核心设备均为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制造,采用东方电气自主研发的站内储氢罐及四川金星自主研发的压缩机、加氢机,并通过加氢站运营促进产品应用及优化迭代。
③ 加氢站新模式探索:郫都加氢站,是西部首座固定式油氢综合能源站,依托该站探索以油补氢模式,推动氢气售价下降。
4、氢能供给及经济性基础
① 绿色氢源潜力巨大,电解水制氢成本可以低至18.7元/kg。工业副产氢丰富,提纯价格不超过21元/kg。天然气低碳制氢优势明显,天然气等离子体裂解制氢低至17元/kg。
② 氢气储运距离适中,可就近消纳。以成都为氢能利用中心,形成雅安、内江、阿坝、德阳、乐山等为主的氢气供应圈。运距均在200km以内,可有效降低氢气运输成本,形成多地协作、就近消纳的氢能供应网络。
5、已出台的相关政策
① 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
② 以安全管理保障为前提:以 CNG加气站的审批建设流程为蓝本,结合氢气特点,初步形成加氢站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加氢站主管部门、审批流程、工程验收、经营管理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内容,后续将作为示范经验和成果在城市群推广。针对氢气加注等环节,成渝地区均制定了高效可行的应急预案,加强操作人员日常管理,强化安全培训和不定期检查,确保用氢安全。
③ 以财政支持政策为支撑:《四川省支持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成都市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支持前期示范,2018年至今,四川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已对燃料电池研发、车辆购置、加氢站建设运营等方面支持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1亿元,市级及区级财政2亿元。
二、成都市氢能产业下一步工作重点
1、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目前,成都市正按照五部委《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精神和我省工作要求,联合四川省相关市(州)、重庆市相关区(县),积极组织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申报工作。通过城市群示范应用形成产业互补、协同、融合,共同营造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环境,培育具有比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
2、继续支持示范应用并拓展应用场景:根据已发布的《2020年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工作要点》要求,继续坚持以区域集中示范的思路,加快推进郫都区、龙泉驿区实施150台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并逐步向其它区域推广。在应用场景上覆盖客车、物流车、环卫车、重型货车等,逐步拓展到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氢储能系统的示范应用,打造特色鲜明的氢能示范城市
3、抓高层次人才培育形成价值高地:目前,成都市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一些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方面、融合业务创新方面,如催化剂、碳纤维纸、质子交换膜,以及与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的融合,还需要吸引高端人才,加大技术攻关力度,争取前沿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重点以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院为平台,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空白和技术短板开展双边或多边合作、国际合作。
4、“ 成都造 ”燃料电池汽车产品推广:主动与成渝地区有意愿发展氢能产业相关城市、省外其它城市的对接与交流,发挥“成都造”氢燃料电池汽车及配套产品的比较优势,围绕构建应用推广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协同发展支撑,力促形成更大区域市场,合力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核心技术创新高地、适度超前的加氢网络、示范应用标杆城市群。主动与藏区、彝区开展氢能产业合作,助力全省解决弃水电量过多、光伏产能过剩等难题。
5、制定完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我市燃料电池汽车运营成本还比较高,加氢站审批、建设、管理尚未制度化,同时面临疫情对产业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市领导高度重视纾解发展中亟需突破的障碍和难点。加氢站项目的审批及日常监管目前还停留在市政府会议议定事项环节,尚未上升到规章层面,加氢站的立项、规划、报建、技术规范、经营许可等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细化,尤其是要把握氢的能源定位进行政策优化,支持各创新主体、市场主体不断探索成长。
——————
成都具有强大的天然气和传统化工产业基础,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过渡自然,具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明显优势,正如报告开篇所写,成都市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有基础、有条件、有积极性。
成都市政府很好的抓住了产业发展契机,不仅以较快速度建成燃料电池及车辆制造产业,还延伸建立氢气“制备—存储—运输—加注—应用”的完整氢能产业链条。同时主动联合周边地市开展产业协同合作,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成都模式”无疑为中国其它城市或地区氢能产业规划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PGO氢能研究院表示:PGO组织不少成员单位尤其是光伏、风电等制造企业,都在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涉足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研究。今后要加强与成都市相关部门在氢能技术、资金、企业招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助力成都氢能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